首页>国内 > 正文

新贵与巨头“奔现”,往往离不开实验室 | T观海 <a href="https://www.51cto.com/original.html" target="_blank" class="article-type" data-v-769c098d>原创</a>

2022-04-12 08:39:17来源:51CTO.COM

采访嘉宾 | Angie Zhu、Rosie Zhang

编辑 | 云昭

观海者,善于从浪潮起跌之间判断未来新兴领域的走向。在数字化这片大海的浪潮起跌之间,科技巨头如同巨轮一般领航竞发,新兴企业则以弄潮儿的胆气乘风破浪,同样不甘落后的传统行业的总舵手顺应大势扬帆再航。

数字化转型绝非一日之功。今天我们有幸采访到了微软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实验室总经理Angie Zhu、云拿科技的联合创始人兼总经理 Roise Zhang,为大家一一揭秘,科技巨头与弄潮企业在后疫情时代联合发力成功夺得数智化浪潮先机,背后的思考与逻辑。

采访背景

如今社会已经入数智化的新时代,人工智能、物联网、云原生等新兴技术也从 C 端迈进了 B 端。微软作为数智赋能的科技巨头,希望通过微软实验室,能帮助全球的开发者利用微软丰富的开放资源和平台来探索自己的人工智能及物联网项目。

云拿科技作为微软实验室的重要合作伙伴,近日完成了 Pre-B轮融资。在零售行业,云拿致力于为顾客提供“即拿即走,无感支付”的购物体验。此外,该技术还可应用于政府、教育、金融、交通、养老、地产等其它行业和场景,匹配不同的无人解决方案,提升行业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微软实验室与云拿科技的赋能案例为我们思考如何解决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种种问题,给出了重要的借鉴与参考。

联合加速,微软与企业的数字之旅

嘉宾介绍:微软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实验室总经理 Angie Zhu

Angie Zhu:微软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实验室是属于微软总部的直属组织,也是一个全球性的开放性的研发组织。我们主要是帮助包括大型企业和创业公司等去构建基于微软 Azure、AI、IoT 的解决方案,提供创意孵化、设计研发、测试实验、原型生产、技术支撑、市场合作等阶段的创新升级服务。

目前我们除了在上海之外,还在美国西雅图、德国慕尼黑和日本东京有三家实验室。我们目前整个实验室覆盖的行业是非常广的,包括医疗、零售、制造、金融、农业等等各行各业。目前我们其实主要聚焦的领域是在 AI 和 IoT 这两块。

我在加入微软之前,是在自动驾驶独角兽公司和私募基金,负责过投融资的工作。在加入微软之后,目前主要是负责微软实验室。

1、数智赋能:大小企业各有侧重

T观海:祝总,想请教您,微软实验室在赋能中小型创业公司,与大型创业企业相比,有哪些不同的侧重点?针对这些不同的侧重点,微软是如何提供支持的?

Angie Zhu:对于企业的规模和包括行业类型,其实我们是一视同仁的,对大家都提供很多全方位的支持计划。对于初创公司来说,我们给它提供不仅仅在技术上的一些支持,也帮它们提供许多生态资源的对接,包括 Go-to-market、Co-sell(与微软联合销售) 的这些机会上,包括甚至在出海这方面,其实微软也做了非常多的努力,帮助这些初创公司,带他们一起联合销售到很多海外的这些企业客户。

比如在初创公司这块,我们从技术角度帮他们提供很多设备、硬件,包括软件、云端的这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对于很多创业公司来说,他们目前还没有一条自己的产线,他们在设计物联网的硬件的时候需要去做一个原型的设计和打磨,在这个时候他们就可以来到实验室,我们在实验室帮助他们去打造、去设计出这样一个 IoT 设备的原型出来,包括帮他们去做一些测试,包括去改善这个原型。这些都是可以通过我们在实验室的这些 3D 打印机、激光切割机这些一流的工业级的设备可以完成的。这些设备都是从海外运过来,在国内也是属于非常先进的设备。

除了提供技术方面的支持,微软实验室还联合合作伙伴张江集团一起为入驻的初创公司提供一些融资相关的机会,包括一些渠道。在政策方面,张江集团可以为这些企业提供一些相关的优惠政策的通道,比如:企业资质的认证、优惠政策的申报等等。

在出海这块,微软也是有几十年的经验,可以帮助初创公司在海外的一些机会去提升全球的竞争力。

对于大型企业来说,侧重于技术赋能和生态对接。技术赋能这块,许多大型企业其实我们看到是有很多数字化转型的一些机遇和目前的一些行动,我们也是帮助他们利用我们微软在数字化转型的一些最佳实践以及我们在云端的这些技术的平台,去赋能他们,大家一起去做联合创新。

市场销售方面,我们也是帮助他们一起实现一些联合销售,包括拓展一些国内外的市场客户,去帮助他们加速他们的数字化转型的过程。同时,我们还举办一些包括针对这些大型企业的加速营这些活动,去对接一些初创公司的方案给到这些大型企业。我们作为一个桥梁,去帮助多方实现共赢,对接这些创新的方案。

T观海:可以这样理解,初创公司,咱这边对接的维度比较多一些,包括技术维度、融资方面、政策方面、出海经验方面,大型公司这边是生态赋能、技术赋能、销售这方面的经验、桥梁的作用。

Angie Zhu:是的,桥梁作用这块主要是指,一个是除了联合创新之外,我们还帮忙他们去对接一些第三方的比如说像很多创业公司的一些创新方案,我们也会去帮忙对接,之前可能是这些企业已经是我们实验室的下游企业。其实也不存在多少的问题,更多是侧重点不同。

2、微软实验室校友圈:入驻门槛有哪些

T观海:其实像桥梁作用,本身不管是大型的也好,中小型初创公司也好,本身就是在两者之间或者三者之间都做一个桥梁的作用。

咱这个实验室是如何遴选企业免费入驻的?有哪些要求和标准?

Angie Zhu:我们的计划因为是面向各行各业,还包括不同企业的类型,因为整个范围是广的,所以我们会收到很多企业的申请。我们在挑选、遴选这些企业的过程当中,其实我们也是有几个标准的,因为我们也是希望我们的资源,一个是我们的技术专家资源,还有包括实验室硬件,还包括一些生态上的资源,能够更有效的被这些企业去利用。所以我们会针对几个标准进行优选。一个是整个项目目标,我们希望入驻企业他们的目标是构建一个针对基于AI或者IoT的相关的产品或者解决方案,这是一个。

第二个是他们已经在使用微软的一些技术或者计划去使用微软的技术,通过微软技术去实现一些商业(计划),相当于将我们的技术作为一个平台来服务于他们的产品或者解决方案。

第三个是我们希望看到这个项目在企业内部已经通过了他们决策层的批准,他们是有决策层去支持这个项目的,并且是有一个自己的研发团队。因为我们其实在赋能过程当中是和企业去进行联合创新,我们不会帮它把所有的开发工作都给做掉,而是我们大家一起,双方强强联合,一起把这个方案打磨出来。

第四个就是我们希望这个解决方案在行业中是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的,并且它有明确的商业应用的前景,有清晰的业务和基础的需求。

我们主要是针对这四个标准去进行企业的遴选。

T观海:能简要介绍下入驻的过程吗?

Angie Zhu:我可以讲一下我们和企业从入驻到结束之后,我们去怎么保持联系的。

我们其实入驻两个方式,一个是可以远程入驻,我们通过远程的方式,大家在线上,我们这边的技术专家提供一个线上的指导,然后通过一周、两周的时间把这个项目给完成。还有一种方式就是我们是在线下,企业这边派驻他们的研发人员来到实验室,和我们通过一周、两周或者几天的时间完成这样的入驻,联合完成项目的开发。这是入驻的过程。

企业入驻之后,就会成为微软实验室的“校友”,并加入到我们的校友网络。截止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赋能了 140 多家企业,这些企业都在我们的校友网络当中,校友网络将持续地会为企业提供很多资源,比如微软的动态、行业资讯。另外我们线上线下举办很多活动、workshop 等等。我们其实一直都是在校友的社群里面,给到这些企业作为资源。

云拿这边其实也是一个例子,他们入驻微软实验室之后,成为了我们的校友企业,像许多一些 go-to-market 和市场相关的一些机会,我们都会对接给我们的校友企业。

3、人才视角:能力建设与未来方向

T观海:作为实验室的领导者、管理者,您是如何考虑自己的团队能力建设的?未来微软实验室(上海)下一步的打算有哪些?

Angie Zhu:团队建设方面,因为平时是要赋能各行各业的企业,我对我的团队一般来说是希望他们不仅仅对云技术了解,不仅仅对微软的这些技术了解,而且还要站在这个行业的前沿去了解现在行业中最创新的这些应用,因为其实这个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相当于对于团队本身来讲,是一个不断提升与进步的过程,并且也能更好的去赋能企业。我们希望把这些行业内的最佳实践和前沿应用分享给我们入驻到实验室的这些企业。

我们定期会做一些团队内的分享会,因为每一位同事,尤其是技术专家,他们其实每一位都有自己的侧重点,有的侧重在硬件,有的侧重在 AI,有的侧重在 IoT。相当于每一位其实都可以分享一些他们目前当下了解到的一些技术的趋势,还有包括一些有意思的应用给到团队其他的这些成员,也帮助他们去学习、去了解。

除了内部团队的分享会之外,我们还做一些跨实验室的分享。很多时候不同行业的应用,同样的技术应用起来会存在一些差异。这时候我们通过跨实验室的一些分享和学习,也可以帮助我们的团队不停地去成长。

同时,在团队的发展这块,实验室践行微软开放、包容的文化,会定期的和团队进行一些一对一的沟通,去做一些实验目标的规划,去了解员工的一些最新的反馈等等。

从微软未来的发展的角度,我们计划今年会在医疗行业有更多的侧重,比如“AI+创新药”的研发,还有像 IoT 和 MR 去结合医疗领域的一些数字疗法,在未来是非常有前景的一些应用场景。

新零售出海,新力量崛起

嘉宾介绍:云拿科技的联合创始人兼总经理 Roise Zhang

Rosie Zhang:大家好!我是云拿科技的 VP,主要是负责公司的运营以及一些投融资和市场方面的工作。我们公司是 2017 年成立的,公司的这几个合伙人原来都是交大毕业的,有的是从阿里出来做软件的,从国外 Intel , 谷歌等这些大厂出来,是做算法的。2017 年的时候是拿到真格的徐小平老师的第一笔融资,我们就在上海交大旁边的紫竹园区开始了我们的创业。

我们每一年基本上都进行一次融资,包括法国、日本等集团的融资。我们有非常多的生态合作伙伴,像 Intel、微软等,帮助我们把 solution 介绍到全球各地去。目前我们的门店大概有 300 多 家。国内大概占 60%,海外占 40%。基本上海外的十几个国家,包括美国、日本、新加坡、欧洲,这些地方都有我们的商店。

我在加入微软之前,是在自动驾驶独角兽公司和私募基金,负责过投融资的工作。在加入微软之后,目前主要是负责微软实验室。

1、无人零售:趋势向上,海内外赛道大揭秘

T观海:海内外无人零售的现状现在怎么样?有哪些不同的差异点?难点有哪些?

Rosie Zhang:基于近一两年疫情的原因,我们能够非常明显地感觉到,海外有很多的 KA 客户,他们对无人零售的 solution 越来越有兴趣,而且他们的决策速度越来越快。我们订单是呈非常显著的向上走的趋势,而且这些 KA 的零售做的非常标准化。举个例子,如果精细化的运营程度,100 分是满分的话,可能国内这边还比较粗犷一点,能做到 70 来分,国外可能就是 90 分到 100 分的追求。因而这些 KA 是更加的希望其整个流程可以实现更精细化的、数字化的管理。

像我们的客户,尤其是日本客户,他们的便利店做得非常精细,但是他们现在遇到的最主要的问题是,这个精细化的基础是要不停地去培训员工,让员工有非常好的素质去按照要求去进行便利店的运营。然而,因为老龄化、少子化、疫情的影响,出现了这样一种困境:24 小时的零售店、便利店,全国开了两三万家,但是没有人运营。这些店就无以为继,到了晚上的时候就只能停业。

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技术去帮助大家去实现持续 24 小时的运营的方式,所以我们能够非常明显地感觉到海外这些发达国家的诉求,这是一个主要的机会点。

国内,其实你也能感觉到现在也确实是越来越老龄化了,后面也是有这样一个趋势的。

我们在国内外使用的门店技术方案是差不多的, 只不过我们在市场拓展的方向上侧重点不一样,海外更多的是大 KA,国内的话我们可能更多的是将国内的一些客户根据他具体的场景去分类,比如政企园、学校、医院,根据不同的场景去做一些市场化的布局。

2、微软生态:初创公司与微软的结缘契机

T观海:什么样的契机使云拿科技决定入驻微软实验室呢?跟同行比有哪些核心优势?

Rosie Zhang:我们跟微软的渊源是这样的,因为我们要进驻到海外,我们海外有很多客户是使用微软云的,这就很正常,我们在给他们服务的时候,跟微软的一些产品上面就会有一些联合。国内像微软实验室做得特别好,进到微软实验室的校友的选拔圈是挺难的,他们是有自己的一些要求,比如说你这个产品必须在技术上要有自己独特的亮点和很高的壁垒。

像我们公司很核心的一个壁垒就是我们可以通过 AIoT 的设备,在一个物理的实体空间,我们把这些设备安在天花板上和墙上、货架上,当人走进了商店之后,这些 AIoT 的设备可以联动,把整个物理空间的人、商品和场景全部数字化,当顾客出来的一瞬间,就可以把人和商品用算法进行一个绑定,然后在五秒钟之内就可以进行结算。

同时,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可以解决行业的问题,我的准确率非常高,我们是 99.7% 的准确率,同时我们对进店的人数没有要求,店里的 SKU 两千、三千个甚至更多都可以,就是足够多的人和足够多的商品在空间里面,都可以非常精准地进行交互连接。像这个精准度和这个算法的技术,在国内我们是没有竞争对手的,我们是做得最好的。

在国外,我们也非常有竞争力。能跟我们对标的可能就是 AmazonGo,但 AmazonGo 有一些地方现在我们做得其实比它更优一点。比如性价比方面,据网上发布数据以及之前去过 AmazonGo 的客户反馈数据,他们的一个店可能够我们开 10 到 20 个商店。所以像亚马逊现在大概的商业化的落地程度是 26 家,但我们现在有300多家。

我们在落地过程中进行了更多创新的尝试,比如声光电的互动。我们商店的所有货架上面,都有放上一种屏幕,这种屏幕就是我们在线下跟客户的一个触点。比如顾客去拿一件商品,或看了超过三秒钟的话,周围会有一些智能定向广告展示,以及对应的导购语音和客户进行良好的精准互动。

而在声光电的互动方面,我们跟微软实验室就有很多的合作,微软实验室会派一些工程师帮我们去完成智能语音的项目,让我们的技术团队在跟他们合作过程中是受益匪浅的,因为微软有小冰还有一些语音的方案,都可以非常好的在我们这个场景去进行使用。

其实,这种屏幕的供应商合作伙伴,也是微软的合作伙伴,微软作为一个桥梁,去帮我们把这些伙伴都拉进来。通过微软这样一个非常好的桥梁把我们所有这些创新的东西合并在一起,最后有一个更丰富的落地的展现。

现如今,由一个公司从头到尾所有东西都单打独斗做出来是不太可能的,一个真正的好的方案一定是集合了很多很多创业公司的优势,然后大家在某一个平台上面去展现出来。在资源的整合上面,我们就非常需要像微软这种,有大的品牌、有大的影响力、吸引力的平台,与创业公司一起共同创新。这是“1+1+1>N”的事。

微软的产品和技术能力,在我们的创新的产品里面进行沉淀和赋能,同时它有各种加速营给我们一些在创业过程中和大家的沟通交流的平台,还有一些创业的知识的注入。包括他们会举办各种各样的线上、线下的活动与展会,因为一个公司去参加,很多时候就成本很高,而很多公司一起参加就不同了,所以是非常有价值的。

T观海:您觉得微软实验室最看重云拿科技的是哪一点,才最终决定云拿入驻了?

Rosie Zhang:我不知道微软是怎么来排这个顺序的,但我觉得这四个点是都踩着的。比如说我们的技术性,我们的算法引擎,软件系统和工程能力具有较高的壁垒,我们的整个方案基于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和 AIoT 的三个方面的结合。用我的整合的技术,才能把线下物理空间完全的数字化。数字化,这个大的方向、趋势、浪潮,是微软的战略方向。

第二,确实我们的这个技术是能够落地于一个具体应用场景,去解决一个具体的行业问题的,不是一个飘在天上的技术。这个对于很多技术创业公司来讲,能找到那个垂直的场景,并且确实帮助客户去解决问题是要面对的第一个课题。去深耕和了解行业的一些 know how,这个其实对于创业公司来讲是很重要的,也是我们的创新和独特性的来源,我觉得这个场景的纵深也是微软考虑的一个点。

第三,无论是国内外业务,微软对我们的支持是很大的,它是一个国际化的支持。国内方面,比如说像我们在张江的 AI 智慧岛。微软实验室就提供给了我们一个空间,把我们的整个店就在它的展厅里面进行展示,有非常多的客户、领导看到了我们的方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舞台,帮我们扩大我们的影响力、帮我们去做市场。

国外方面,微软是一个非常国际化的公司,它也帮我们介绍了很多国外客户,包括我们的一些大 KA、C 端的零售商,集成商等。其次,微软也有很多品牌商的资源和客户,跟我们的业务非常得协同。

T观海:我想问微软实验室跟云拿这一系列的合作,包括硬件也好,包括软件算法也好,现在基本上全都是免费吗?

Rosie Zhang:我觉得微软作为这种国际化的大公司,还是非常有大格局的,它确实是没有收我们任何费用,但是进入到它的圈子也是非常难的,它不是什么企业都能进去的。这四个点并不是说一个点、两个点就行,得四个点都匹配。它就像黄埔军校一样,得选学苗的,但进去了以后它会不遗余力地帮助你,将来你在这个领域里边有了成长、有了一定的影响力之后,为行业带来真正的变革。

T观海:您理解的这个大的格局是什么呢?

Rosie Zhang:我理解这个布局肯定是跟微软整个公司的愿景、目标、战略是比较协同的,是跟它的大战略协同。作为江湖前辈,他们在帮助我们加速成长。

T观海:公司入驻微软实验室前后,有哪些令您印象深刻的改变呢?

Rosie Zhang:比如说像微软的工程师会借助一些微软的 tool,比如它的 Azure Cloud、IoT、Speech 这些技术去帮我们通过我们的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和传感器融合的技术,更加提升我们客户的行为识别的精准度和客户体验。

包括在我们门店里面,我们会进行一些 AI 语音的导购,这一块的内容他们其实帮了我们很大忙,包括语音对话功能的连接延迟从 10 秒降到了 40 微秒,真正提供了拿起来后就有一个直接的声音、就会有一个直接的反馈,把我们的拿了就走的体验做得更完美。包括我们的这些成果也帮我们在微软的平台上面在国内外进行了一定的推广。

此外,对本地化的工作,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比如我们在海外做 solution 的时候,微软帮我们对接一些当地的合作伙伴,包括我们的一些店里边可以承载的却一时没有的硬件资源,如价签屏等,帮我们可以直接就非常好的对接到它的管理层,可以把这样一些对接的优先级进行提升。

还有刚才讲的智能岛,这都是很具体的帮助我们的例子。智能岛给了我们一张上海的名片,我们在智能岛做了这么一个展厅,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业务的拓展。

总结一下,大概是这三方面:一个是技术方面,一个是本土市场支持方面的,再一个是品牌层面的。

3、深耕细作:B 端行业背后的投融资逻辑

T观海:下一个话题,现在后疫情时代智慧零售融资方面遇到了一些难题,而云拿却能顺利拿到一波又一波的融资,您是怎样看待的呢?

Rosie Zhang:其实我们的智慧零售这个赛道现在很火热,取决于从什么维度来看。如果从国内来看,2017、2018 年那些公司,我并不认为他们是零售科技公司,他们可能更多的是一个零售公司,或者他们是原来 2015、2016 年的很多的 O2O 的公司,当时需要找一个风口做一个什么样的方案,所以他们做了很多无人货架,本身对运营的要求很高,但是在技术上面可能不是那么高。但是真正的无人零售,就是零售科技公司通过科技去真正达到无人化和数智化的,真正是通过 AIoT 以及计算机视觉算法的这条赛道,现在是非常火热的。

海外有两家公司都是近一两个月之内融资,有一个融了一亿多美金,有一个是融了 6500 多万美金。还有很多零售科技公司做一些门店的数字化,最近都在完成很多新轮次的融资。

后疫情时代,线上红利特别贵,现在所有的品牌方、消费品行业都比较注重线下这些实打实的门店怎么为线上导流,以及怎么运用线下的这些门店,把自己的 membership 和客户进行整合和管理。所以这块是大家越来越意识到通过门店去集合、整理会员的重要度。这个对品牌、对于各个运营店,这些都是实体经济的升级和转型,是全新的增长点。

要把实体经济的能量放大,就需要在实体经济里边做一些数字化升级赋能的事情。这其实是大家都非常有共识的。所以这一条赛道,我觉得在疫情的加速下,以及在线上的挤压下,会越来越好的。

T观海:刚才其实您有稍微涉及到一些在智慧零售或者无人零售领域的一些经验,您能从几个层面再概括一下吗?

Rosie Zhang:能顺利拿到融资,其实这个融资的逻辑跟微软实验室选择校友的逻辑非常像。首先自身产品要有一定的技术、科技含量,是硬科技的,而且这个技术的含量是因为你通过技术去增加生产力,这个很重要。

作为创业公司的话,刚开始的时候肯定在某一个垂直场景先去做,你去做这个垂直场景要坚持时间长一些,比如我们从 2017 年到现在 2022 年,将近四年多了,一直在深耕零售。虽然我们也做一些其他的行业场景,但是我们的主旋律一直是深耕零售,你只有在一个行业里边去比较耐心地深耕,把你的脚穿在你客户的鞋里边,你是 to B 的公司,你要了解这个行业的很多痛点的。你越做就会发现他们的痛点真的很多,越做会越深。

整个连锁店就是很大的一个范围。我们刚开始连这个范围都缩得很小,就是连锁便利店,便利店是比较标准化的,大同小异都是一样的,这样我的技术在一个店里边慢慢做好了以后,就可以马上去复制。再然后再去做跟便利店更像的,比如连锁药店、连锁开价的美妆店,再去把我的店的面积进行扩大,就是你要找好那个着力点,然后在一个行业里边先细分,再深耕,再慢慢长大。慢慢你这个技术在一个行业里边你有 know how 了,同时磨炼了你的 solution,形成一招鲜的东西,你再去扩展你的打击范围,提升各方面的维度。

其实投融资,包括创业也是,你怎么把不确定的东西越做越确定。包括你展示给投资人的也是这样的逻辑,通过打磨确定性,一轮一轮的进行融资,慢慢的投资人会对你的收入有要求,我再去开疆拓土,用我磨炼好的一招鲜的这个宝剑去开疆拓土。然后我再有更多的钱,就可以做更多的事。它是这样一个慢慢“滚”和“试”的逻辑。

当然,你要在投融资的过程中找一些朋友,比如像微软、intel、英伟达,这都是我们在过程中会交到朋友,因为你自己慢慢的越来越优秀之后,就会吸引到很多优秀平台愿意帮助你,他们会作为你的放大器去帮你放大。

中间当然会有很多的 challenge,包括像最近的疫情、交付上会稍微有些耽误。但是这些在我们整个大的方向上都是一些小小的浪花,都是能够克服的。

T观海:能稍微透露一下云拿科技打算下一步的计划吗?下一步,大的方向是在哪呢?

Rosie Zhang:长期的是我们刚才讲的那个方向,我们后面可能会涉及不同的行业。我们公司有一个自己的五到十年的愿景,让十大行业都幸福。我们的愿景还是希望技术重塑生活,但是我们知道不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

所以现在还是深耕零售,把我们的前端的这些数据、整个门店的这套东西,在交付上、在服务上进行提升,多维度的把自身前端的 solution 做得更好。我们在门店管理上是有一套 SaaS 服务的,我们是软硬件结合的,通过 SaaS平台, 店长可以用他们的 App 管理商店,门店运营方也可以看每天各种各样的报表、各种各样的分析、实时调整各种各样的动销等需求,同时我们会做一些国际化的拓展和本地化的服务。

今年我们想要重点拓展一些海外业务,因为我们发现海外的诉求是很刚需的诉求。我们今年刚刚拿的是日本投资人的投资,是爱普生和 Uzabase。Uzabase 是他们最大的一个媒体公司,有点类似于国内的“今日头条”,可以帮我们做一些影响力的宣传工作。他们非常看重我们店里面的声光电的解决方案,那其实是很好的媒体载体,所以这个地方是有 potential 的。

T观海:您能给即将要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中小型企业管理者一些建议吗?

Rosie Zhang:受疫情影响,所以大家可能都比较偏保守的。所以比较实在的建议就是,大家要注意手上的现金流,把钱用在刀刃上。但该做的核心投入、研发的投入、市场的投入、产品的投入,不能因噎废食。希望大家都能够穿越疫情,完成目标,顺利拿到新的融资。

最后以乔布斯在其自传中写给妻子情书中的一句话和大家一起共勉“Good times, hard times, but never bad times.” The journey is the reward.

观 海 后 记

正如采访最后嘉宾所言:“微软实验室看到校友企业不断壮大、成长、获得成功,这也是微软实验室的成功。希望我们能够细水长流,携手共赢。”

的确,在全球经济下行时代下,微软作为行业的巨头,积极释放自己的能量以支持中小型创业公司的成长的理念,以及云拿科技作为无人零售领域的践行者,对硬核技术的执着、自身赛道的信心、精耕细作的精神,显得尤为珍贵。

诚然,对于企业而言,无论大小,成长与转型之路,都绝非坦途。在这条路上,相信有许多像云拿科技这样的企业在重重挑战中奋力搏杀,也会看到传统企业在数字化时代的有序转型,当然这条路少不了像微软这样的科技巨头的积极参与。我们希望能从多方视角展开一场场深度专访,来关注、推动全球数字化经济的落地与发展。

《51CTO·T观海》系列采访会持续关注与见证着这些企业转型与成长的点点滴滴,也欢迎大家给出善意的意见和建议,这也是我们努力前行的原动力。

关键词: 创业公司 初创公司 解决方案 合作伙伴

相关新闻

Copyright 2015-2020   三好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