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开发的门槛是如何降低的?
2022-03-09 10:30:52来源:码农翻身
上古时代,程序员绝对是个高门槛职业,只能用汇编编程,写个程序非常难。
机器指令集互不兼容,程序不可移植,只能重写。
IBM决定改变这种状况,推出了有着相同体系结构和指令集的机器家族System/360。
计算机厂商众多,硬件和指令集是难以统一的,那就在上面加一个抽象层吧:操作系统。
70年代,AT&T的Ken Thompson 和Dennis Ritchie发明了一个优秀的操作系统:Unix, Dennis Ritchie还发明的伟大的C语言。
Unix用C语言重写以后,变成了一个可移植的操作系统,屏蔽了底层硬件的差异,其上的应用程序也就可以移植了。
但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各大厂商和高校推出了自己的Unix版本,最后居然发展出了100多种Unix变体。
为了维护操作系统之间的兼容性,IEEE牵头定义了系统级和用户级的API,Portable Operating System Interface(简称POSIX)。
POSIX标准形成了标准,吸引了后来者入局。
有了POSIX,在不同操作系统间移植软件就轻松了很多。
除了统一操作系统统的API,还有些大神决定对编程语言开刀,在操作系统之上再增加一个抽象层:虚拟机。
虚拟机的出现,彻底隐藏了硬件和操作系统的细节,从此以后,绝大多数程序员只需要考虑业务逻辑就可以了,软件开发门槛再次被降低。
2007年,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新的开发平台出现了。
(注:乔布斯当年从Apple出走,创立NeXT公司,推出了NeXTSTEP操作系统,这个系统的原生语言就是Objective-C,而macOS和iOS都源于NeXTSTEP,所以iPhone选择Objective-C也算一脉相承)
Java 没有在iPhone中安家落户,但是却进入了Android手机。
Android和iOS成为两大手机操作系统,互不兼容。
应用开发再次分裂,变得不可移植。
一个公司要开发原生App,必定要维持两套班子:iOS程序员和Android程序员。
iOS和Android差异巨大,很难像POSIX那样统一接口,也很难再通过虚拟机来屏蔽掉差异(Android本来就运行在虚拟机之上)。
这该怎么办?
Facebook推出了一个方案:用JS写App,通过React Native来“翻译”成原生的界面。
Reactive Native 是用JSX语法写界面和逻辑,可以实现热更新,但是毕竟它毕竟和原生API直接隔了一层,有一个“翻译”的成本,还是比不上原生的效率。
Google则走了另外一条路,推出了Flutter。
但是,这两套方案都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手机端应用的可移植性还任重而道远。
在未来,也许会出现一个新的技术或者平台,彻底解决手机应用可移植性的问题。
即使统一以后,新的平台(物联网?)很可能还会造成新的分裂。
纵观软件这几十年的发展,就会发现一个特点:
为了弥合各个技术平台的差异,实现软件开发大一统,抽象的层次越来越多、越来越高。
但是每一次统一以后,新的技术平台很快出现,再次分裂。
真是应了中国的古话: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